Friday, February 26, 2010

一二和八九

一二和八九

楔子

最近讀到一篇文章,是一位臺灣重量級很有文化的企業家寫他的處世態度。他為朋友寫了幅對聯:

“常想一二”
“不思八九“

橫批:“事事如意“。
俗話常說,“人生不如意事,十占八九“。這位企業家寫道,如果常常被那八九分不順利的事所困擾,就是苦上加苦。假如能夠常常想著自己那一二分得意的事,不要陷入那八九分不如意的情緒中,人生就會變得比較積極、比較正面,就容易走出困境,自然就如意了。他的結論是,”原來,決定生命品質的不是八九,而是一二。因此,觀點比事實更重要。“
常想一二
我們的日常生活的確有太多不順遂的事,大到天災人變,小到芝麻綠豆的事,比比皆是。讓你開心的事好像偶爾才發生,但是接著又有那麼多令人不開心的事。你,會不會讓自己老是困在八九中,被八九所擊倒了呢?
一般人真能用上這位企業家的所開的人生處方,至少可以做好個人的情緒管理,少一點自怨自艾的心情,活得快樂些。進一步說,常想一二可以培養出積極的人生觀,做起事來也比較容易成功。這位重量級企業家能有今天的成就,應該是從這個處世觀點上得力不少。
如果你不能常想一二,下一次你碰上了不如意的事,至少想一想,連那麼大的企業家都會感嘆世事有八九不能如願以償,跟我們升斗小民的遭遇好像差不多。或許你就能舒坦一些,嘆一口氣說,唉,老天還算是公道的。
但是,老天認真公道嗎?我們不禁要問,為什麼這個比例是如此地懸殊?難道不能反過來,讓如意的事占八九,不如意的占一二?要不然各占一半也公平嘛。是誰定的規矩非要讓我們多折騰少如意?
知足常樂
如果有人告訴你,這規矩是你自己定的。你,能相信嗎?
你不如意的事太多,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你的要求太多太高。你對於周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看法,有某種預設立場,有某種期待。如果事情的發展是合乎你的看法,或者說合乎你的要求,那就是如意。反之,就是不如意。孩子不聽你的話,你愛的人不愛你,你受到別人的批評,你投資失利,你沒有升遷到你想要的職位,等等、等等,都會讓你失望。
如果我們的要求能夠少一點,欲望能夠低一點,自然會少了一些不如意。同時,因為標準降低了,例如從90分降到60分,自然就會有更多的事變成“及格”。換言之,如意的事就變多了些。至少,有很多事從原本的不如意升級成為中性的“不好也不壞”。結果是,不如意從八九降到了六七,甚至降到三四都有可能。結果操之在你。這一頭少一點,那一頭就會多一點。
不快樂的指數太高,是我們欲望太多,為自己、為他人定的標準太高的緣故。沒有人說你不應該採取高標準、不能要孩子每次考試都得第一、不能期望自己永遠不生病、不能求這、不能求那。你,當然可以。可是,你就得準備迎接日子裡總是有八九。縱使你做得到“不思八九“,不代表八九不存在。少欲知足,卻可以降低八九。
當我們有什麼事不順心的時候,應該靜下來想一想:我的要求有沒有高了點?對自己、對他人公平嗎?欲望是不是多了些?能不能降低?至於說底線要設在什麼地方,那是每個人自己要做的決定。所以說到底,老天可沒有故意跟咱們做對,讓咱們八九不如意,是我們給自己定的規矩,自作自受嘛。
如果你相信業力果報的哲學,這自作自受可以算是“業”,所有的如意和不如意,歸根究底都是業,但是這是另外一個題目。在日常生活的做人處事當中,能夠常常觀察反省,怎麼節制自己的欲望,怎麼為自己設定合理要求的底線,就已經能夠消掉很多八九了。
因緣際會
上面說八九是自己給造成的,那麼,一二當然也是自己造成的,這,應該沒得爭議吧?我們中了彩券的頭獎,是如意,雖然好像沒有出力,可是至少還得自己出錢去買。即使有錢從天上掉下來這種事,錢掉下來的時候我們還得正好站在那個地方才行。所以,這一二少不了個“我”。
話說回來,一二如意的事雖然少不了我,可是沒有“他”也不成。你中了個頭彩,背後有多少人在運作組織彩券的發行、抽獎,有多少人出錢參加買彩券,才讓你能捧個大獎回去?前面提到的那位知名的企業家,如果他只是個“個體戶”,沒有這麼多員工,能成為國際一流的企業嗎?如果沒有那麼多的客戶買他的產品,如果沒有那麼多的其他企業供應他原物料和機器設備,如果沒有投資人買他股票,如果沒有政策的支持,如果沒這沒那,他,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嗎?這些都是一二的因緣。沒有這些因緣,就沒有一二。所謂“一將功成萬骨枯”,正是這道理。
那怕我們簡單的吃頓安逸的飯,從生產到收成、到加工、到安檢、運送、銷售、購買、到最後的烹調,背後所牽涉到的人,恐怕有成千上萬吧?不要忘記連大自然也有份,如果不是風調雨順,如果沒有昆蟲傳遞花粉,如果沒有合適的土壤,哪兒來的糧食給人吃?
所以,當我們碰上了一二的如意事,不要只想到是“我”的成就,不要忘記感謝周遭的人,他們都在默默地付出,讓我們如意。心量再大的話,就要默默感謝所有一切有情眾生,乃至無情的天地萬物了。多到不可思議的因緣交錯以及時空條件,少了哪一樣,可能結果就不同了。
前面說,八九的不如意都是自己造成的。如果你認同這道理,那麼碰到了不如意的事,應該要首先自我反省。這不是繼續讓不如意來干擾你的情緒,而是以正面客觀的態度,檢查自己有什麼地方要求是不是高了些、自己是不是沒有多付出一些努力、自己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有沒有把關鍵交代清楚、自己在溝通時候的語調和態度會不會讓人家有排斥感。古人說,反求諸己。把自我管理的水平提高了,八九自然就少了。
“不思八九”不會讓八九消失,我們也不會真能忘記八九。心理學家會告訴我們,八九還是會滲透到我們的潛意識裡,不知不覺會在表面意識,或是在夢中浮現,所以不思八九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。我們不能面對八九,不能從中檢討改善自己的做人處世之道,正所以是將來還會有八九來到的原因。
所以,我們可以把那位企業家的對聯改寫成:
得一二則人恩”
“既失八九當思己過”
橫批:“因果不爽”。

人我得失
我們在世間,一二、八九都和人我脫不了關係。所謂“獨善其身”的想法,先不要評論這是明哲保身還是自私自利,從現實來講是不可能的。我們日常生活的物資,都靠著社會提供,有哪一樣可以獨善其身?即使你搬到人煙罕至的深山中,你總得帶點衣物(誰種的棉花,誰織的布?)、帶點工具(誰採的礦,誰打造的工具?)去到山中吧(誰開的路,誰提供交通工具?)。那怕你過的是茹毛飲血的原始人生活,你還是要依靠其他生物維生,你還是離不開大自然。
我們是生存在一個共生共濟的環境中,所以從自我一己的觀點看來,一二和八九就是得與失的分配關係。我的得,就是人家的失。譬如我升成了主管,其他的人就失去了這個位子。我的孩子考了第一,別的孩子就得不到第一。我投資股票賺了錢,賣出股票給我的人就讓了利了。我吃塊牛排,有頭牛就得付出生命。當然,在大多數的情形下,得失沒有極端到“全拿和一無所有”的尖銳對立,只是種相對的得失。所謂的“雙贏”,不過種體面的講法來說雙方都讓步,彼此都少得一些。
在人我得失不能兩全的前提下,我的一二就是別人的八九。反過來說,我的八九也就是別人的一二。從分配的角度來看,假如每個人都能偶爾得意個一兩次,其他的人當然要失意八九次了。“人生不如意事,十占八九”這句老話要從我們一己的角度來看才成立。你想,這麼多人,如果輪流得一二,我們一己當然要八九不如意了。這麼說來,老天還算得上是公平的。更何況,能夠十得一二,從概率上來講已經是不得了了,比起中彩券、中狀元、進哈佛、打造一間微軟公司的成功概率高太多了。人生如果真能十得一二,而只失八九,那,夠幸運了!
據說,真正大徹大悟的聖人在澈悟後都證到了“民胞吾與”的胸懷,那是種覺得所有人類、所有的有情生物、乃至無情的草木礦石,都是和我一體的境界。既然天地與我一體,哪還會有誰得誰失的問題?既然泯除了人我之分的觀念,也就根本沒有所謂的得與失了。這些聖人會不會因此隱名遁世,他們還幹不幹活?據說,他們反而更勇於任事,到不眠不休的程度,因為他們不覺得是在犧牲自己。他們會問,右手痛了,左手去撫摸右手,是左手做出犧牲嗎?左手需要右手謝它嗎?如果仍然有得有失就還沒看破,就仍然活在人我的計較之中。
所以,聖人看到前面的對聯,他們也許會改成:
“我得一二人失八九”
“才有得失紛然失心”
橫批:“日日是好日”。
你,最喜歡哪一幅對聯?







No comments:

Pages